“专家在我们这儿试行这项新技术,还挺让人期待的,既能节省养羊成本,又能增加收入,我们可高兴了!”八一乡农丰村养殖大户高远说。
近日,临河区畜牧局邀请专家、学者在八一乡农丰村现场示范讲解秸秆发酵生产高蛋白饲草技术,指导养殖户采用多菌系复合菌剂秸秆发酵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据悉,这是临河区首次在畜牧养殖领域尝试该项技术。
据统计,临河区2015年肉羊饲养量达530万只,占全市总量1/4以上,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占全市1/3以上,但目前养殖户对农作物秸秆只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没有实现有效利用,所以肉羊养殖效益不高。
多菌系复合菌剂秸秆发酵技术重在把低蛋白含量、低消化率、只起饱腹作用的秸秆变为优质牧草。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多菌系复合菌剂秸秆发酵技术特邀专家朱宝成介绍,农作物秸秆的天然属性是“一高两低”。“一高”即粗纤维含量高;“两低”即粗蛋白含量低,仅为3%~5%,消化利用率低,仅为20%~30%。而多菌系复合菌剂秸秆发酵技术就是通过在秸秆中添加一定量的菌剂和辅料外源氮的方式将秸秆中的蛋白含量提高到11%~16%,为牛羊提供能量,节省玉米等能量饲料的用量,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为让农户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专家在养殖户高远家现场演示多菌系复合菌剂秸秆发酵技术的操作过程。临河区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复合菌剂按照1吨饲草用100克配比,添加4%的硫酸铵,将水分控制在40%到55%之间。经过2个月的青贮,秸秆的效用就能得到充分转化,形成挥发性脂肪酸,易于动物的吸收和利用。每天可节省饲料成本在1块钱以上,3个月的育肥期,肉羊养殖就可以节约成本100多块。
据了解,今年临河区畜牧局将选择5个养殖场推行这项新技术,其中肉羊场4个,肉牛场1个,共贮秸秆400吨,并利用在各乡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推广这项技术。